12月28日,新湖财富旗下植信投资研究院在上海发布2021年宏观经济展望报告《潮平岸阔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乘风破浪》,就全球疫情拐点预测、2021年全球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、如何准确理解宏观政策“不急转弯”、人民币汇率是否会“破6”等市场关心的热点议题进行交流探讨。
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认为,2021年随着疫苗问世并普及投放,全球疫情很可能在年中前后出现拐点。上半年世界经济复苏还将受到一定拖累,但下半年可能走向较为稳定的复苏,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复苏进程并不同步:美国经济下半年有可能出现中度复苏甚至强复苏,有望于2021年底回到疫情发生前水平;受疫情反复和英国脱欧影响,欧元区经济上半年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,下半年逐步开始弱复苏;日韩经济2021年回温可能持续;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中,东盟国家经济复苏确立,但力度偏弱,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恢复情况则依然不容乐观。
对于2021年中国经济前景,连平分析指出,2021年四重深层次因素将产生共振效应,协同支持经济稳步回升。一是宏观政策“三性”(连续性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)效应显现。已落地的宏观政策,其效果在2021年将逐步显现;未落地的项目将进一步实施。这些都将支持2021年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。二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将开启未来5到15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序幕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隐含要求未来15年中国每年经济增速保持在5%上下,相关政策将会陆续出台。三是从被动去库迈向主动补库带动企业盈利改善。中国目前处于被动去库阶段,2021年将迈向新一轮主动补库周期,预计将延续7-17个月,带动企业利润上行。四是美元走弱推动全球经济回暖。从美国“双赤字”等先行指标判断,2021年美元大概率趋势走弱。弱美元下全球贸易有望加速复苏,进而带动全球经济回暖,给中国带来新的出口需求。
对于市场尤为关注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部分,连平指出,2021年积极财政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科技创新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调节收入分配,财政赤字率将小幅回落至3.2%左右,地方专项债增量也很可能较2020年有所减少。个人所得税和房地产税可能成为税制改革的重要选项。在社融各个分项中,政府债券融资在2021年变动可能最大。由于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显著减小,预计2021年的社融余额增速将从2020年末的13.6%左右降低至12%-12.5%,信贷增速将小幅放缓至12.2%-12.5%区间,M2 增速将回落至8.5%左右。此外,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可能正由年初美元指数主导,切换至中国贸易顺差等多种因素。预计2021年人民币汇率中枢为6.4,上半年最高可能冲至6.1左右,下半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、美元阶段性走强可能最低回落至6.6。
对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宏观政策“不急转弯”的表述,连平也进一步做了解读。他认为,货币政策“不急转弯”可能具有双重含义:一是货币政策稳健基调不变,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,不急着转弯;二是不搞“急转弯”,即考虑到经济增长已经逐渐恢复,货币政策即便要调整,也是相对平稳的微调,不应该出现大幅收紧和调整。
连平同时认为,尽管2021年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已无悬念,但还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,需要加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。总体上看,在经济复苏、基数效应等因素影响下,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大幅波动,呈现出“前高后低”走势。2021年前两个季度,中国经济将迎来高速增长,一季度实际GDP增速可能达到12%-14%,此后逐步恢复到趋势性运行轨道,预计2021年全年GDP增长8.8%左右。
(文章来源:中证网)
- 1
- 2
- 3
- 4
- 5
- 6
- 7
- 8
- 9
- 10
- 11
- 12